喜訊 | 穗華口腔醫院副院長孔衛東教授團隊喜獲廣東醫學科技獎項
時間:2021-01-17 14:23:16 來源:未知 作者:穗華口腔醫院 閱讀量:230
1月14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的第二屆廣東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廣州白云賓館舉行。穗華口腔醫院副院長、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的主要發明人孔衛東......
1月14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主辦的第二屆廣東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廣州白云賓館舉行。穗華口腔醫院副院長、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的主要發明人孔衛東教授攜團隊喜獲三等獎,獎金2萬元。

孔衛東教授(左三)
孔衛東教授攜團隊獲獎項目是《個性化舌側矯治器3D打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該項技術是舌側矯治的創新,是口腔領域的新認識和發現,不但在臨床上廣泛被應用,而且也得到了來自專家教授、各界同行的高度評價,更是肯定了孔衛東教授團隊的創新思想,對改變中國正畸醫生及患者的思維有一定的影響。

孔衛東教授講起研究個性化舌側隱形矯治器的緣由:他說,初只是愛心的驅動。事情還要從2003年說起,當時一位留學法國的中國學生阿江(化名)畢業后回到廣州,在法國留學期間,由于阿江個人原因,要求美觀隱形矯治牙齒,當地醫生給他采用了美觀隱形效果好的舌側矯治技術,但遺憾的是直到畢業牙齒矯治沒有完成,考慮回國的落腳點是國際化大都市——廣州,找到一位懂得舌側矯治技術并能繼續幫助他完成余下治療的專家應該不成問題。

獲獎現場
但事與愿違,回國后找遍了廣州多家口腔醫院診所都沒有醫生愿意為他完成余下治療,無奈之下他只好每個月往返北京進行舌側牙齒調整,本以為能夠在北京順利結束牙齒矯正治療,但有一天北京的主治醫生突然告知他,醫生本人要移民國外,不能再為他提供服務了。思前想后,阿江他準備打算每月往返法國治療牙齒。后經熟人介紹找到了孔教授,孔教授問明情況后并檢查后決定接手這位特殊患者并完成余下治療。

活動現場
出于醫生的責任和愛心,為了能更高質量的完成舌側病例矯治工作,孔教授下班后便到圖書館找來相關書籍進行學習,他還自己設計器材,購置設備進行模擬操作。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終于啃下了這個難“啃”的硬骨頭,患者自然非常滿意。
通過此病例的治療,也引起了孔教授的一些思考,舌側矯治作為一種絕對隱形效果的矯治方法,國外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應用,為什么國內卻很少醫生去了解或掌握此項矯治技術呢?翻閱相關文獻后發現:妨礙舌側矯治技術推廣應用的兩大主要原因是舌側托槽較唇側容易脫落和結扎困難。如何才能克服舌側矯治的2大障礙、化解舌側矯治難題便自然成為他研究和鉆研和方向。

活動現場
為此,他申請多項省部級與廳局級研究課題,聯合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澳門正畸學會及企業組成舌側矯治器多學科研發團隊進行攻關,隨后又輾轉美國、香港等地區學習舌側矯治的相關技術,了解并掌握了舌側矯治的國內外前沿技術。攻關小組采用了3D打印技術為突破口,經過近兩年夜以繼日的刻苦攻關,掌握制作個性化舌側矯治器的核心技術,終于在2008年研制出國內第一副“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取得了多項國家專利。

團隊領獎
次年,首例患者在孔教授的親自指導與處理下臨床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新產品經過2年的完善與改進,于2011年經專家評審,廣東省藥監局給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生產商批準頒發了國內首張個性化舌側托槽醫療器械注冊證,在國內注冊證是醫療器械產品進入臨床的合法證件。換句話說,孔教授團體經過多年努力終于將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個性化舌側矯治器合法地進入臨床使用,同時也打破了國外產品與技術的壟斷,為推動與普及國內的舌側矯治技術作出了許多關鍵與突破性工作。

活動現場
從2011年生產至今,個性化舌側矯治器已經銷往國內包括華西口腔等三甲醫院在內的200多家醫療機構,國外銷往40多個國家與地區,全世界將近有兩萬名患者選擇了eBrace個性化舌側矯治器,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講起“eBrace”這個名字來歷,孔教授有太多的感概,“Brace”的英文含義是“托槽”或“矯治器”的意思,字母“e”包含“Easy(容易、舒適)、Efficient(高效)、Esthetic(美觀)、Economical(便宜)等。eBrace的中文意思就是一種醫生容易操作、高效,患者舒適、美觀與便宜的個性化矯治器。能夠發明出具有高品質的矯治器惠及更多患者,作為一名醫者的確倍感欣慰。

活動現場
孔衛東教授認為,醫者必須具備懸壺濟世的品質,只有愛心的驅動,才會令醫生本人用盡洪荒之力為病人排憂解難,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盡忠盡責。
后孔衛東教授認為:醫生除了一定要有愛心外,還需要掌握過硬的技術與本領,才會實現“正畸改變人生,正畸改變家庭”的信念。
(版權歸穗華口腔醫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穗華口腔醫院 http://www.622666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