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治療計劃是保證效果的關鍵要素
時間:2020-12-30 10:01:00 來源:未知 作者:穗華口腔醫院 閱讀量:357
高手云集,學術交鋒,誕生諸多洞見;名醫點評,一針見血,盡顯真知灼見。12月25日,在2021 年第四屆口腔正畸學病例研討會上,穗華口腔正畸新銳張建醫生,......
高手云集,學術交鋒,誕生諸多洞見;名醫點評,一針見血,盡顯真知灼見。12月25日,在2021 年第四屆口腔正畸學病例研討會上,穗華口腔正畸新銳張建醫生,同其余眾多參賽醫生一樣,他也對自己的學術病例做了精彩分享。獨特的科研視角,新穎的學術觀點,得到了暨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正畸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孔衛東教授等評委的高度認可。
2021 年第四屆暨南大學直屬單位口腔正畸學病例研討會預賽合影
正畸獨門絕技——科學的治療計劃
如何科學地為患者進行牙齒矯正,對于每個擁有獨立見解的正畸醫生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醫生在給自己的患者治療時,都有一套自己的治療絕招。這套絕招,既可以是一套科學的方法論,也可能是一項符合個人氣質的獨門絕技,甚至是與患者進行溝通溝通的對話方式……
張建醫生在現場分享自己的精彩病例
同樣,作為穗華口腔正畸科的年輕新銳,在與患者長期接觸的過程中,張建醫生總結出了自己的獨門法寶—“科學的正畸治療體系”。這套體系,在統籌全局的基礎上,直擊問題核心,并將要實現的正畸效果,或者可達到的目標計劃出來,分不同階段和不同順序來執行完成。具體來說,主要分成四步,即提出問題——設定目標——分解計劃——回顧總結。在這套科學嚴謹的正畸體系的指導下,張建在為患者治療效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顯著效果是證明科學計劃的好注解
科學的理論,可以指導實踐朝著更加正確的方向前進發展。在本次正畸學術研討會,張建醫生以病例分享為契機,通過患者術前術后效果的顯著變化,有力地證明了這套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以張建醫生對12歲的學生小梁正畸治療病例為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鮮明的邏輯性和科學性。
患者術前癥狀:雙頜前突、上下牙列中線不齊且輕度擁擠
首先,針對患者的牙齒癥狀,張建醫生借助自己高水準的專業知識對牙齒癥狀做了精確判斷,并將出現問題一一列舉出來:雙頜前突、上下牙列中線不齊、牙列輕度擁擠;另外,他還將牙齒與面部和唇部的協調性結合起來做了分析:面部對稱性:顏面部兩側不對稱,口裂線左低右高,頦部右偏;唇-齒-齦關系:頦唇溝較淺,輕微露齦笑。
張建醫采取金屬矯正方式幫助患者改變牙齒前凸
其次,根據患者的特殊癥狀,張建醫生提出了自己想要給患者帶來效果,即實現目標。具體來說,分三步走:第一,解除擁擠,排齊牙列;第二,上下頜內收上下前牙,抑制上下前牙轉矩,豎直前牙,改善前突;壓低上前牙,改善露齦笑,建立正常的咬合關系。第三,調整雙側磨牙關系至中性,協調上下前牙中線。
在11月后,張建醫生為患者牙齒進行了精細調整
然后,張建醫生根據設定的目標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治療計劃。首先,拔除14、24 、34 、44號牙齒,采用全口直絲弓矯治方式來
排齊和整平上下牙列。同時,協調上下前牙中線,關閉拔牙間隙。其次,采用支抗釘壓低上前牙,改善露齦笑和前牙的覆覆蓋,以達到
調整雙側磨牙關系至中性的效果。后,根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精細調整和有效保持。
術前術后口內照圖對比:患者牙齒變得整齊了許多
經過張建醫生精準而科學的牙齒矯正,患者的牙齒癥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通過術前術后的牙齒側位片來看,24個月后,下頜牙根基本平行,牙周支持組織正常。
術后側位片對比顯示,患者嘴巴不再前突
后一步,張建科學治療計劃的關鍵一步,即對患者病例效果進行總結。在這一案例中,張建醫生做了三點總結:第一,該病例利用合內支抗及合間支抗內收前牙;第二,對于露齦笑,利用前牙區支抗釘壓低上前牙,改善露齦笑;第三,可通過垂直向高度的控制達到下頜逆時針旋轉,改善頦部形態。
嚴謹的學術態度,科學的治療計劃,讓張建醫生在本次學術大賽中大放異彩。在病例大賽結束后,暨南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正畸教研室主任孔衛東教授對他做了很高評價,但同時也針對其不足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展望未來,張建醫生有更多的期待,他希望能在今天的基礎不斷精進,讓更多患者能能在自己經過實踐的科學治療計劃的幫助下收獲燦爛笑容。
(版權歸穗華口腔醫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穗華口腔醫院 http://www.622666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