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教授:什么時間種牙好,如何選擇美學種植的時機與技術?
時間:2020-09-21 16:19:10 來源:未知 作者:穗華口腔醫院 閱讀量:374
很多患者會問什么時間種植好,甚至有不少患者還沒有拔除患牙,醫生就會建議他牙齒沒法保留,拔牙后要種植還是選擇延期種植呢?種植牙要多久才能有牙?在口腔......
很多患者會問什么時間種植好,甚至有不少患者還沒有拔除患牙,醫生就會建議他牙齒沒法保留,拔牙后要種植還是選擇延期種植呢?種植牙要多久才能“有牙”?在口腔種植里面,特別是即刻種植、即刻種植、骨增量、軟組織的移植、過渡義齒持續的時間以及無牙頜種植等,有很多時機需要選擇。
徐欣教授參加“瓷仕白”口腔數字化美學修復研討會
9月18日,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醫療中心、穗華口腔醫院主辦,深圳市康泰健牙科器材有限公司承辦的“瓷仕白”口腔數字化美學修復研討會在廣州盛大召開。
研討會上,來自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美學專委會主任委員、首位“泰山學者”口腔醫學特聘專家徐欣教授就《美學種植的時機與技術》這一主題,為我們進行深入的解答。
美學標準:紅白美學 個性化的評估和設計
據徐欣教授介紹,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美學專委近期根據總會的要求正在指定前牙的美學標準,主要涵蓋了面部美觀的重視度、審美主觀性和客觀性、頜面組織的復雜性等內容,整個的口腔美學復雜性不言而喻,摻雜著個人的審美以及美學的共性。
徐欣教授指出,美學區種植的目標是實現面部、周圍組織、相鄰牙對側牙的和諧,國際口腔種植學會(ITI)第三屆共識研討會上提出美學固定種植修復的標準:修復體——應模擬缺失牙、鄰牙及同名牙的外觀包括色澤、大小形態、質地和光學特點。但是從小到大,我們對牙齒的美學標準涵蓋了非常細致的方面,早期時候,沒有了牙根,就不會追求那么精細,但是現在的美學種植牙已經發展到逼真、非常藝術的模擬,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
美學種植的臨床指標
據徐欣教授介紹,口腔種植的美學關鍵的是齦緣曲線、齦乳頭、穿齦輪廓,牙齒的形態類型白色為主是修復來貢獻的,但是種植技術的難點也是在這三項。
在臨床過程中,要對患者唇線的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態等區別。人工種植的牙根可以承載天然牙根的功能、支撐我們基本的牙的恢復,但是在細微的美學追求當中,它如何能夠讓周圍組織、已經變化的組織再回來,這是我們的追求目標。
美學區種植時機選擇的考量
“前牙美學種植對時機的把握特別的挑剔,而后牙可能會有更多的寬容度。”徐欣教授說,這是因為美學種植有自己專屬的技術,不同時機的結果也不同。也許有些患者沒有選擇的機會,作為醫生一定要讓越來越多的患者了解美學種植的時機。比如說牙周病的患者什么時候該拔,或者經過多次牙齒修復治療無法挽回的患者,拔牙的時機早與晚對他牙槽骨的保護是至關重要的,以致于很多牙周病患者后牙沒了,骨頭也沒有。所以說,拔牙后軟硬組織的吸收和塌陷,是臨床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利于種植修復后的美學效果。
大量臨床報道和研究證實了,在美學區新鮮拔牙窩可以保留更多軟硬組織,美學效果持續改善。
美學種植體的選擇要看這幾個方面
在美學區用怎樣的種植體?徐欣教授指出,在種植體材料的選擇上,無外乎在于種植體頸部設計、基臺的穿齦部位以及兩者的連接方式,在直徑較大的種植體平臺上提供直徑較小的修復組件,從而暴露種植體平臺的邊緣,使軟組織附著在邊緣之上,大程度暴露軟組織,放置牙槽嵴骨損失,增加美學效果。
徐欣教授表示美學種植的時機和選擇輔助的技術,早期種植是常選的方案,但是應循序在美學目標的引導下合理運用各種治療策略及技術手段,把握好時機還需要選對材料,數字化是現代口腔種植的一個非常良好助力,為患者的治療美學效果帶來更大的助力。
徐欣教授接受媒體采訪
年輕醫生要有“五個積累”
在授課結束后,徐欣教授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就年輕口腔醫生的期待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徐欣教授表示,口腔美學是一個后浪推前浪的時代,目前我們國家口腔行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一大批口腔醫生正在快速的成長,口腔行業是一個臨床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從理論到實踐的積累”、“與時俱進的思維積累”、“人際關系的溝通積累”、“自信心的積累”、“多學科的美學素養積累”,我們的醫生要有融會貫通的能力,也應該有非常藝術的眼神,除了藝術,還應該有靈活的掌握各種各樣的知識,把知識融合在一起,希望我們的口腔醫生們,能以快的速度,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造福更多的百姓!
(版權歸穗華口腔醫院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穗華口腔醫院 http://www.62266666.com)